辟署
拼音pì shǔ
注音ㄆㄧˋ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征聘委任。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所以明歷试,广旁求,敦行能,息驰騖也。” 宋 苏舜钦 《谘目七》:“仍辟署一二有才识晓边事者,使往来经画于 河北 、 陕西 ,庶知几变,随时制宜。”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按自隋时,海内一命之官,竝出於朝廷,州郡无復有辟署之事。”参见“ 辟除 ”。
基本含义
- 指辞官或罢官后的安置,也可指被辞退或被罢黜。
详细解释
- 辟署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辟意为安置,署意为官职。辟署指的是辞官或罢官后的安置。这个成语也可以指被辞退或被罢黜。
使用场景
- 辟署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官员被免职或离职后的安排,也可以用来描述普通人被解雇后的处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辟署来形容被调离或被解职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辟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官员被罢免或辞职后,往往需要重新安置。这个成语源自于这种历史背景,形象地描述了被辞退或被罢黜的官员的处境。
成语结构
- 辟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辟是动词,意为安置;署是名词,意为官职。
例句
- 1. 他被辞退后很快就辟署到了另一个部门。2. 这位官员被罢免后,辟署到了一个地方政府的机关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辟署这个成语。可以将辟想象成一个手,署想象成一个官帽,然后将手放在官帽上,表示官员被安置或被罢黜。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和中国文化,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集或成语词典,了解更多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就会辟署到别的班级。2. 初中生:他的表现太差,被辟署到了低年级的班级。3. 高中生:她因为作弊被辟署到了另一个学校。4. 大学生:他辞去了公司的职位,然后辟署到了一家更好的公司。5. 成年人:他被公司解雇后,辟署到了另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