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骨
拼音míng gǔ
注音ㄇㄧㄥ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尸骨。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陪饮 崑崙 之处,观化玄元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张居正 《归葬事毕谢恩疏》:“窀穸之礼,幸少尽於殁后,宿心获遂,冥骨用安。”
基本含义
- 指死者的尸骨。
详细解释
- 冥骨一词用来形容已故者的尸骨,暗示死者已经离去,只剩下冷冰冰的骨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悼念逝者、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故事起源
- 冥骨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一章中,讲述了徐无鬼去拜访墓地,见到了几座坟墓,但却没有见到鬼魂。于是徐无鬼对着墓碑说:“冥骨何曾有神鬼?”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形容死者的尸骨。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冥”意为黑暗、阴间,表示死者的状态;“骨”指尸骨。
例句
- 1. 在祭拜仪式上,家人们默默地瞻仰着亲人的冥骨。2. 老人每年都会去祖坟前烧纸,怀念已故的亲人的冥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冥界,里面摆放着冰冷的尸骨,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以及与死亡相关的习俗和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曾经去过一座墓地,看到了很多冥骨。2. 初中生:祖父去世后,我们将他的冥骨安放在家族墓地。3. 高中生:在祭祀仪式上,我们默默地瞻仰着祖先的冥骨,表达对他们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