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视
拼音jī shì
注音ㄐㄧ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稽察。《新唐书·李勉传》:“西南夷舶岁至纔四五,讥视苛谨。 勉 既廉絜,又不暴征,明年至者乃四十餘柁。”
基本含义
- 嘲笑、轻视别人
详细解释
- 讥视是由“讥”和“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讥意为嘲笑、讽刺,视意为看待、注视。讥视表示对别人轻视、不屑一顾的态度,常常带有一种嘲笑的意味。
使用场景
- 讥视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持有轻蔑的态度。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他人的言行举止不满,或者对某事的不重视。此外,讥视还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轻视态度。
故事起源
- 讥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大夫季札因为对国君不满,故意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情。国君发现后问季札为何这样,季札回答说:“我在讥笑您。”这个故事中的“讥笑”就是讥视的意思。
成语结构
- 讥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讥”和动词“视”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讥视别人的努力,却自以为是。2. 她对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充满了讥视。3. 这个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让人讥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讥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鄙视的眼神看着别人,嘴角微微上扬,就像在嘲笑对方一样,这样就能记住讥视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讥视相关的成语,如“嘲笑”、“轻蔑”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讥视了我在班上的表现,我感到很难过。2. 初中生:他总是讥视别人的努力,却自以为是。3. 高中生:她对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充满了讥视。4. 大学生:这个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让人讥视。5. 成年人:他的讥视让我感到无法忍受,于是我决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