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节
拼音shī pō ji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湿婆节 - 简介
湿婆节(Siva Festival),印度教节日,定于印历五月下半月第三天夜晚(公历7、8月),为湿婆的诞辰。
湿婆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毁灭之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并呈现出不同的相貌,是生殖、音乐、舞蹈之神,非常受崇拜。
印度教徒们认为,在湿婆节这天诚心祭拜,能够婚姻长久,多子多福。这一天印度教徒会前各地的湿婆庙,向湿婆神供奉鲜花、水果,彻夜欢歌跳舞。
活动
湿婆节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尼泊尔的重要节日,来自尼泊尔和印度的教徒云集在加德满都城东的湿婆神主庙帕苏帕蒂纳特庙,祭拜湿婆神。
在尼泊尔,湿婆节这天一大早孩子们就在公路上拉起了绳子,公然做起了“车匪路霸”。他们向每个司机讨要一些小钱,好购买今天“湿婆之夜”烧篝火的木柴,同时也会向捐钱的司机乘客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湿婆节中,帕苏帕蒂纳特庙的路边到处都是祈求祝福的人们。
湿婆节是苦行僧的节日,苦行僧在这一天可以尽情地欢乐,甚至可以在这个场合公然吸食大麻。
基本含义
- 湿婆节是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哈利·哈·普尔尼玛,庆祝春季的到来。在湿婆节上,人们用彩色粉末和水彼此泼洒,象征着庆祝、欢乐和友谊。
详细解释
- 湿婆节起源于印度教故事中的一个传说。传说中,邪恶的魔王哈兰卡什普袭击了印度教的神祇湿婆。为了保护湿婆,印度教的神们将哈兰卡什普烧成灰烬。湿婆节庆祝的是湿婆的胜利和善良的力量战胜邪恶。
使用场景
- 湿婆节是印度教徒的重要节日,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地广泛庆祝。人们在湿婆节上会相互泼洒彩色粉末和水,举办庆祝活动,包括音乐、舞蹈和美食。湿婆节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一个庆祝多样性和友谊的节日,因此在世界各地也有人参与庆祝湿婆节的活动。
故事起源
- 湿婆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教的传说。这个节日与印度教的神祇湿婆和邪恶魔王哈兰卡什普之间的战斗有关。据传说,湿婆节庆祝的是湿婆的胜利和善良力量的战胜。
成语结构
- 湿婆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湿婆节是印度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2. 我们在湿婆节上玩得很开心,彩色粉末把我们的衣服染得五颜六色。3. 他们在湿婆节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湿婆节这个词语:1. 将“湿婆节”与印度教的庆祝活动、彩色粉末和水相联系,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2. 将“湿婆节”与其他印度节日进行对比,帮助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湿婆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印度教的文化和传统,以及其他相关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湿婆节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玩水、泼彩色粉末。2. 初中生:湿婆节是印度教徒庆祝春季到来的节日,他们会相互泼洒彩色粉末和水。3. 高中生:湿婆节是印度教中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湿婆的胜利和善良的力量战胜邪恶。4. 大学生:湿婆节是印度教徒的重要节日,人们会举办庆祝活动,包括音乐、舞蹈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