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形容书写字迹潦草难辨,难以识别。
详细解释
- 磬竹,古代一种使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竹管中有小孔,当敲击竹管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磬竹难书这个成语形容写字潦草难辨,就像是用磬竹敲打字体一样,字迹难以辨认。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书写潦草、字迹难辨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书写不认真、不细致。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炯的文学家,他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字迹工整,深受人们的赞赏。有一天,杨炯在家中写字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磬竹被人拿去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他觉得这个声音很有趣,于是就以磬竹为笔,随手写了几个字。然而,他的字写得很潦草,难以辨认。杨炯意识到,就像磬竹难以书写一样,自己写字的潦草也是一种不尽人意的表现。从此,人们用“磬竹难书”来形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成语结构
- 磬竹难书是一个主谓宾的结构,其中,“磬竹”为主语,“难书”为谓语。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磬竹难书,简直就像是乱涂乱画。2. 这份文件上的字迹磬竹难书,我完全无法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磬竹与书写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用磬竹敲打字体会产生潦草难辨的字迹,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与书法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避免出现磬竹难书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业字写得磬竹难书,老师看不懂。2. 初中生:他的字写得磬竹难书,就像是乱抄一样。3. 高中生:考试时写字太快,导致字迹磬竹难书,被扣了不少分。4. 大学生:熬夜写论文,字写得磬竹难书,连自己都看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