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乾巴巴在词典中的解释
qián

乾巴巴

拼音qián bā bā

注音

繁体掐出水來

基本解释

  • 1.干硬貌。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 李汉平 《“吓一跳”的故事》:“﹝ 小夏 ﹞猛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干巴巴的馒头。”
    2.干瘦貌。 张天翼 《春风》:“那孩子慌慌地站了起来。又黄又瘦,脸上干巴巴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她颤巍巍摇着头,干巴巴的瘪嘴激动得一抽一抽的。”
    3.枯燥单调。 茅盾 《少儿文学的春天到来了》:“当时(指1960年前后)的少年文学作品,绝大部分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

反义词

  • 湿漉漉

基本含义

  • 形容干燥、无味、无趣。

详细解释

  • 乾巴巴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乾”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的“乾”字表示干燥、干涸之意。乾巴巴形容物体没有水分,干燥无味,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缺乏趣味,毫无生气。

使用场景

  • 乾巴巴一词常用于形容食物、土地、气候等干燥无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言谈或活动缺乏趣味,毫无生气。

故事起源

  • 乾巴巴这个成语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在古代人们对于干燥无味的现象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乾巴巴是由两个相同的“乾”字组成的纯形容词成语。

例句

  • 1. 这块面包吃起来乾巴巴的,一点味道都没有。2. 她说话的声音乾巴巴的,听着很无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乾巴巴”与干燥无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块干燥的面包没有水分,吃起来非常无味,这样就可以联想到乾巴巴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干燥、无味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于乾巴巴的理解,如“干巴巴”、“枯燥无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面包干巴巴的,没有水分。2. 小学生:他的笑话讲得乾巴巴的,一点都不好笑。3. 初中生:这篇文章写得乾巴巴的,毫无亮点。4. 高中生:这个讲座太乾巴巴了,完全没有吸引力。5. 大学生:这家餐馆的菜做得乾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吃。

拆字解意

乾巴巴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