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大夫
拼音zhì zhèng dài fū
注音ㄓㄧˋ ㄓㄥˋ ㄉㄞˋ ㄈㄨ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时对退职官吏的敬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 朱文公 移简 辅汉卿 云:‘得 赵昌父 书,以致政大夫见呼。此甚真实而又雅驯,可为报同社诸人,今后请依此例也。’”
基本含义
- 指献上给官员的奉承之辞。
详细解释
- 致政大夫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祝鮀致政大夫,无以为谢。”其中,“致政大夫”指的是向官员献上奉承之辞,表示感谢和敬意。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拍马屁、奉承领导或上级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致政大夫常用于贬义,表示某人为了讨好上级或领导,不顾原则地奉承和谄媚,常见于工作场合、政治舞台、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等重要事件。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左传》中的一则记载,是关于鲁国的一位官员祝鮀致谢的情节。
成语结构
- 致政大夫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致政大夫,为了博得领导的欢心。2. 这个人平时对领导很奉承,总是致政大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位官员在接受致谢时,被人奉承和谄媚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奉承、谄媚相关的成语,如“拍马屁”、“阿谀奉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总是致政大夫,老师都喜欢他。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取得老师的赞许,会不择手段地致政大夫。3. 高中生:在学校的政治教育课上,老师警告我们不要滥用权力,不要收受致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