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轹
拼音bó lì
注音ㄅㄛ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车轮交错碾过。比喻陵藉。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凡赏於国,此不可以均,赏均则国窾,而赏薄不足以动人。故善赏者踔之,驳轢之,从而时厚之,令视之足见也,诵之足语也,乃可倾一国之心。”
基本含义
- 指纠正别人的错误或不当言行,以正义之心驳斥谬误。
详细解释
- 驳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驳意为纠正、驳斥,轹意为谬误、错误。驳轹的含义是指纠正别人的错误或不当言行,以正义之心驳斥谬误。这个成语强调了正确的道义观念和纠正错误的行为,体现了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使用场景
- 驳轹常用于讽刺、批评和辩论的场合。当你看到别人说或做了错误的事情时,可以使用驳轹来表达你的不同意见,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勇于维护正义、反对错误的行为。
故事起源
- 驳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一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徐无鬼的人,他自称能与鬼魂交流,并以此来骗取人们的财物。庄子听说了这个事情后,前去拜访徐无鬼。庄子在与徐无鬼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巧妙的问题和辩论,揭露了徐无鬼的谎言和欺骗行为。这个故事中的庄子用自己的智慧和辩才,驳斥了徐无鬼的谬误,从而形成了驳轹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驳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驳和轹。
例句
- 1. 他毫不留情地驳斥了对方的错误观点。2. 在辩论中,他用事实和逻辑驳轹了对方的错误论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驳轹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驳可以理解为纠正、反驳,轹可以理解为错误、谬误。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驳斥、纠正、谬误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驳轹了我的错误答案。初中生:他勇敢地驳轹了不公正的规定。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用事实和逻辑驳轹了对方的谬误观点。大学生:他毫不留情地驳斥了教授的错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