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誓言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yán

誓言

拼音shì yán

注音ㄕㄧ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誓师时所说的话。《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孔 传:“不用命。” 唐 韩愈 《复志赋》:“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十章:“这战前的铁石誓言是十分激动人心的。”
    (2).相互约定的话。《战国策·赵策四》:“王曰:‘子勉行矣,寡人与子有誓言矣。’”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郑伯 果合 纪 鲁 而战 齐 卫 ,明年 齐 卫 又听 宋 人之言而伐 郑 ,誓言果足恃乎!”
    (3).约誓;以言相约。《史记·郑世家》:“於是 庄公 迁其母 武姜 於 城潁 ,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有 区生 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幼女号恋,誓言固之,仁贤见容,曲遂其私。”

近义词

  • 誓词

英文翻译

  • 1.oath; pledge

基本含义

  • 指立下的决心或郑重的承诺。

详细解释

  • 誓言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场合下,以神明为证或以自己的名誉为保证,郑重地表示自己的决心或承诺。它代表着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具有一定的庄重和约束力。

使用场景

  • 誓言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承诺、保证和决心。它可以出现在正式场合、婚礼、宣誓仪式、战争宣言等地方。

故事起源

  • 关于“誓言”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起源,它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中。

成语结构

  • 誓言是一个名词,由“誓”和“言”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学业立下了坚定的誓言,决心要取得好成绩。2.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交换誓言,表示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誓言”与“坚定的决心和承诺”联系在一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庄重的场合下,郑重地宣布自己的决心和承诺,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誓言”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信誓旦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老师发誓,一定会好好学习。2. 初中生:我们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发誓,一定要共同努力,赢得比赛。3. 高中生:我对自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我发誓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