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揖
拼音sù yī
注音ㄙㄨˋ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恭敬地拱手行礼。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故事,将官謁帅,皆小袖衫拜庭下;至公,独袍笏肃揖,帅因请以宾礼见。”《宋史·仁宗纪三》:“幸国子监,謁 孔子 ,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王阳明 先生云:‘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
基本含义
- 肃穆地行揖礼
详细解释
- 肃揖是指在向长者或上级行礼时,态度庄重、恭敬有礼,举止庄重端正。肃揖强调的是对长者或上级的尊敬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价值观。
使用场景
- 肃揖常常出现在重要的仪式、庆典、拜访长辈或上级、接待贵宾等场合中。在这些场合,人们会以肃穆的心态,恭敬地向长者或上级行揖礼,以示尊敬和礼貌。
故事起源
- 肃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对长者和上级有非常尊敬的态度,行礼是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肃揖作为一种行礼方式,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长者和上级的敬畏之情。
成语结构
- 肃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肃”和“揖”。
例句
- 1. 在新年拜访长辈时,我们要肃揖行礼,表达我们的尊敬之情。2. 学生们在参观博物馆时,都肃揖行礼,以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肃揖”这个成语:1. 将“肃”字和“揖”字分别记忆,再结合其含义,理解成“庄重恭敬地行礼”的意思。2. 可以联想到肃穆的场景,想象自己在行礼时的庄重态度。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礼仪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其他行礼方式和礼仪规范,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老师生日时,我们要肃揖行礼,祝老师生日快乐。2. 初中生:在校长来校视察时,我们要肃揖行礼,展示我们学校的风貌。3. 高中生:在大学面试时,我们要肃揖行礼,展现自己的自信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