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
拼音jiǎ yáng guǐ zi
注音ㄐㄧㄚˇ ㄧㄤˊ ㄍㄨㄟˇ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鲁迅 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 钱 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 阿Q 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鲁迅 ﹞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 阿Q 革命……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象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基本含义
- 指装扮成外国人的中国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假装高雅的人。
详细解释
- 假洋鬼子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假扮成洋人的鬼子”。其中,“假”表示虚假,不真实;“洋鬼子”是指外国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装扮成外国人的中国人,他们通常表现出一种虚伪的高雅形象,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内涵和素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假装高雅的人。我们可以在社交场合、媒体评论、文学作品等各种场景中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假洋鬼子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特指那些在中国沦为外国列强殖民地时期,为了迎合外国人而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举止的中国人。这些人通常穿着西装,戴着礼帽,说着洋话,但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西方思想和文化。因此,假洋鬼子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种贬义词。
成语结构
- 假洋鬼子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假”和“洋鬼子”组成。
例句
- 1. 他整天打扮得像个假洋鬼子,但是他的素质并不高。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教养,但实际上他只是个假洋鬼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假”和“洋鬼子”两个词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结合相关的故事和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入侵和殖民地时期,了解假洋鬼子在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现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穿着西装,戴着礼帽,看起来像个假洋鬼子。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迎合外国人而装扮成洋人,他们真是一群假洋鬼子。3. 高中生:这个社交圈里有很多虚伪的人,他们整天装扮得像洋人,真是一群假洋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