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柴断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iduàn

柴断

拼音chái duàn

注音ㄔㄞˊ ㄉ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堵塞隔断。《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説 瑜 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基本含义

  • 指事情无法挽回或无法修复,已经彻底断裂。

详细解释

  • 柴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柴”是指柴火,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断”则表示断裂、分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柴火断裂,无法再修复,意味着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无法修复。

使用场景

  • 柴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友情或者亲情的完全破裂,表示彼此之间已经无法再修复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或失败。

故事起源

  • 柴断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两个朋友在一起生活,他们共同收获柴火,却因为争吵而将柴火断成两半。后来他们意识到,柴火断裂后就无法再恢复,也就是说他们的友谊已经无法修复了。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柴”是名词,表示柴火;“断”是动词,表示断裂。

例句

  • 1. 他们的友谊已经柴断,再也无法修复了。2. 这次失败让他的事业柴断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开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柴火断裂的形象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柴火断裂后无法再恢复,就像人际关系或者事情一旦破裂就无法再修复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或者事物破裂相关的成语,例如“水断石出”、“铁石心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玩具被弟弟打破了,现在已经柴断了。2. 初中生:他们之间的友谊因为一次误会而柴断了。3. 高中生: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但现在他们的友谊已经柴断了。

拆字解意

柴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