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口食在词典中的解释
kǒushí

口食

拼音kǒu shí

注音ㄎㄡˇ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口食 kǒushí
    (1) [things to eat]∶食物
    (2) [meal]∶膳食;饭食
    船上供给口食
    (3) [grain ration] 〈方〉∶口粮
    这是全营战士五天的口食

详细解释

  • (1).食物。《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马瑞辰 通释:“就之言求也……以就口食,犹《易·颐》‘自求口实’。”《三国志·吴志·朱然传》:“寝疾二年,后渐增篤,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於道。”又为饭食;伙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軿凑得一两银子在此,也办不成甚货,凭你买些菓子船里喫罢。口食之类,是在我们身上。”
    (2).犹口粮。 唐 白居易 《采地黄者》诗:“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虽不出巡徼,常廪口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就算自己揹上口食,军用锅支起,没柴水怎能做饭?”

基本含义

  • 指吃饭的事情,也指食物。

详细解释

  • 口食一词既可以指吃饭的行为,也可以指食物本身。在古代,人们常用“口食”来形容吃饭的行为。同时,口食也可以指食物,表示人们吃的食物。

使用场景

  • 口食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吃饭的行为或者食物。可以用于饭馆、家庭聚餐、食物评论等场景。

故事起源

  • 口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当时,宣公问孔子:“吾闻君子不食口食,不好寝居,不好言笑,何谓也?”孔子回答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之所为,不在口食。”这个故事中,孔子用“口食”表示吃饭的行为,强调君子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应该只关注吃喝玩乐。

成语结构

  • 口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准备了丰盛的口食,招待客人。2. 这家饭馆的口食非常美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口食”与吃饭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比如,想象自己在一家饭馆里享用丰盛的口食,或者想象口食是一道美味的食物。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食物相关的成语,比如“食不厌精”、“食不甘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吃好口食。2. 中学生:放学后,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吃口食。3. 大学生:虽然学校食堂的口食不太好吃,但是我们还是会去吃。4. 成年人:我喜欢尝试不同的口食,体验不同的味道。

拆字解意

口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