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覩
拼音mù bù rěn dǔ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ˇ ㄉ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清 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覩。”
基本含义
- 目光无法忍受,无法直视。
详细解释
- 形容事物或行为令人无法忍受,无法直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丑恶、残忍、令人痛心的事物或行为。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人民对他的统治产生怀疑,他下令焚毁了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以及对他不利的书籍和文物。这一行为被视为残忍和愚昧,被人们称为“目不忍覩”。
成语结构
- 目不忍覩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目”、“不”、“忍”、“覩”。
例句
- 1.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真是目不忍覩。2. 面对那样的残忍行为,我实在是目不忍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目不忍受”,形象地表示无法忍受和直视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目无法纪”等,来增加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动物被虐待的画面,我觉得真是目不忍覩。2. 初中生:电影里描写战争的场景让我感到目不忍覩。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我感到目不忍覩。4. 大学生: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无动于衷让我觉得目不忍覩。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