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闰年在词典中的解释
rùnnián

闰年

拼音rùn nián

注音ㄖㄨㄣˋ ㄋ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阳历有闰日或农历有闰月的一年。
    [构成]
    偏正式:闰(年
    [例句]
    去年是闰年。(作宾语)
    [反义]
    平年

反义词

  • 平年

英文翻译

  • 1.{天} leap year; intercalary year; bissextile year

详细解释

  • ◎ 闰年 rùnnián
    [bissextile year]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指阳历中有闰日(即二月为二十九日)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 宋 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 陆游 《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基本含义

  • 指在夏历中,为了使农历与太阳年保持同步,每隔三年或五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份就叫做"闰月"。因此,"闰年"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中多出来的、特殊的部分。

详细解释

  • 闰年是指阳历中有366天的年份,即在2月份中有29天的年份。一般来说,每隔四年就会有一个闰年,但是每隔100年又会有一个例外,这一年不是闰年。然而,每隔400年又会再次增加一个闰年,以确保日历与地球公转的精确度相符。

使用场景

  • 闰年这个词语常常用来描述时间和日历方面的特殊情况。比如,人们会说在闰年中2月份有29天,而平年只有28天。此外,闰年也可以用来形容特殊的时刻或事件,表示与平常不同的特殊情况。

故事起源

  • "闰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历制度。农历与太阳年并不完全一致,为了调整农历与太阳年的差异,决定在每隔三年或五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而在闰年中,就有13个月,因此称为"闰年"。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农历与太阳年保持同步,以便农民能够更好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今年是闰年,所以二月份有29天。2. 在闰年中,农民们需要调整他们的农作物种植计划。3. 这个项目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就像闰年一样。4. 他的生日是在闰年,所以每隔四年才过一次生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闰年"这个词语的含义和起源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夏历中的"闰月"是在正常的月份中多出来的一个特殊月份,而"闰年"则是在正常的年份中多出来的一个特殊年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农历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节日,了解农历与太阳历的差异以及农民对于农作物种植的规划和调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年是闰年,所以我多了一天的假期。2. 初中生:闰年中,农民需要重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计划。3. 高中生:闰年是为了调整农历与太阳年的差异,以便农民更好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4. 大学生及以上:闰年的出现意味着时间的特殊调整,也象征着与平凡日子不同的特殊时刻。

拆字解意

闰年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