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醊
拼音bǔ zhuì
注音ㄅㄨˇ ㄓ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餔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们相互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渡过难关。
详细解释
- 哺醊是由“哺”和“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哺指喂养,醊指饲养。合在一起表示人们互相帮助、扶持,像喂养幼儿一样,共同渡过困难。
使用场景
- 哺醊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渡过难关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团队合作、友情互助、社区互助等情况。
故事起源
-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路过一片沼泽地。他看到一只大雁被困在冰上,无法飞走。孟子心生怜悯,他拿出自己的衣服,撕成两半,一半盖在雁身上,另一半盖在自己身上。他用自己的体温把雁暖和了,雁恢复了体力,终于飞走了。后来,孟子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子回答说:“哺醊者,人之常情也。”这个故事成为了哺醊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哺醊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哺”和名词“醊”组成。
例句
- 1.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应该相互哺醊,共同渡过难关。2. 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哺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记忆哺醊这个成语,将孟子帮助雁的情景和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互助、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等,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互相哺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2. 初中生:在困难时期,我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哺醊,共同渡过难关。3. 高中生:互相哺醊是一种美德,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