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疙童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ng

疙童

拼音gē tóng

注音ㄍㄜ ㄊ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长黄癣的未成年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丑扮疙童,持锹上。”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性格粗野、顽劣。

详细解释

  • 疙童一词由“疙”和“童”两个字组成。疙是指疙瘩,童是指孩子。疙童原指患有疙瘩病的孩子,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性格粗野、顽劣,行为不端的意思。

使用场景

  • 疙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小孩子的行为不端、粗鲁无礼,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的行为粗野、不守规矩。

故事起源

  • 疙童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疙瘩病的孩子,性格粗野,不守规矩,经常惹事生非。后来,人们就用“疙童”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粗鲁无礼的人。

成语结构

  • 疙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疙”和名词“童”组成。

例句

  • 1. 这个小孩真是个疙童,经常捣乱。2. 他的举止粗鲁无礼,简直就是个疙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手上长满了疙瘩,然后想象他的行为粗鲁、顽劣,这样就能够记住疙童的含义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疙童”相关的成语,如“疙瘩眉”、“疙瘩心”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疙童,老师常常批评他的行为。2. 初中生:他的行为粗鲁无礼,真是个疙童。3. 高中生:他的性格粗野,简直就是个疙童,没有人喜欢他。4. 大学生:虽然他已经长大了,但他的行为还是像个疙童一样,不守规矩。

拆字解意

疙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