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诈慝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à

诈慝

拼音zhà tè

注音ㄓㄚˋ ㄊ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奸诈邪恶。《左传·襄公四年》:“ 浞 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司马法·天子之义》:“上不尊德而任诈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

基本含义

  • 指心怀恶意,故意欺骗、陷害他人。

详细解释

  • 诈慝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诈指欺骗,慝指恶意。诈慝表示人心险恶,故意用欺骗、陷害他人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诈慝一词多用于贬义,形容那些故意欺骗、陷害他人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某个事件的本质。

故事起源

  •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孟尝君的一个谋划。孟尝君为了陷害一个他不喜欢的人,故意制造了一场事故,迫使他自己的儿子去救助,最终导致他的儿子丧命。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陷害他人的行为,形成了成语“诈慝”。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用诈慝的手段骗取了对方的信任。2. 这个人心机很深,经常玩诈慝的把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诈慝”与“欺骗恶意”联系起来,联想到一个人故意欺骗、陷害他人的恶劣行为,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诈慝相关的成语,如“诈败”、“诈尸”,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诈慝的手段偷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她利用诈慝的手段让我成为班级的笑柄。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以诈慝的手法获得了权力。4. 大学生:在商业竞争中,诈慝的手段屡见不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诈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