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地眠,炙地卧
拼音shāo dì mián ,zhì dì wò
注音ㄕㄠ ㄉㄧˋ ㄇㄧㄢˊ ,ㄓㄧˋ ㄉㄧˋ 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以地为床,烧地取暖。形容非常穷困。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母子二人,别无眷属。家中穷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炙地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 贾仁 也是一世人,偏我衣不遮身,食不充口,烧地眠,炙地卧,兀的不穷杀了小人!”亦作“ 烧地卧,炙地眠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我不肯吃,不肯穿,烧地卧,炙地眠,谁曾受这般贫贱。”
基本含义
- 形容极度疲劳或病重,无力行动。
详细解释
- 烧地眠,炙地卧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烧地眠原指在战争中,由于长时间没有休息,士兵们疲劳到了极点,只能在地上睡觉。炙地卧则指因病重而无法起身,只能躺在地上。两者合并后,形容人非常疲劳或病重,无法站立或行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身体疲劳到了极点,无法继续工作或行动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病重到无法起身的状态。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而是根据军事和医学的实际情况形成的。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经常要长时间连续作战,没有时间休息,导致疲劳到了极点,只能在地上睡觉。同样地,在古代医学中,病人病重到无法起身,只能躺在地上。
成语结构
- 烧地眠,炙地卧是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次工作真是太累了,回家后我烧地眠,炙地卧了一整天。2. 他生病了,已经炙地卧了一周了,还没有好转的迹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烧地眠,炙地卧这个成语与极度疲劳或病重无法行动的情况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在地上睡觉或躺着无法起身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疲劳或病重相关的成语,如“筋疲力尽”、“病重如山”等,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上了一整天的课,回家后烧地眠,炙地卧了。2. 初中生:这次考试我复习得太累了,回家后烧地眠,炙地卧了一整天。3. 高中生:我最近准备高考,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回家后烧地眠,炙地卧,没有时间休息。4. 大学生:这个学期课程太多了,每天都要赶作业,烧地眠,炙地卧都成了常态。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太大了,每天都要加班,回家后烧地眠,炙地卧,几乎没有时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