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匮
拼音diāo kuì
注音ㄉㄧㄠ ㄎ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困苦匮乏。《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百姓凋匱而役务方殷。”
基本含义
- 指植物凋谢和物质匮乏,形容景象萧条、贫困潦倒。
详细解释
- 凋匮是由“凋”和“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凋”表示植物枯萎、凋谢,引申为景象萧条;“匮”表示贫穷、匮乏。凋匮合在一起,形容景象荒凉、贫困潦倒。
使用场景
- 凋匮一词常用于形容环境贫瘠、经济困顿、景象荒凉等情景。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后的景象、战乱后的城市、经济不景气的地区等。
故事起源
- 凋匮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谢安传》,原文是“凋匮之邦”。据说,谢安是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曾经面对着战乱、灾害和贫困等种种困境。他用“凋匮之邦”来形容那个时候的国家陷入了经济困顿、人民生活贫乏的状况。
成语结构
- 凋匮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地区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如今已成为一片凋匮之地。2. 在自然灾害过后,整个村庄变得凋匮不堪。3. 这个城市的经济一度繁荣,但现在却陷入了凋匮的状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凋匮”与“植物凋谢”和“物质匮乏”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想象一片景象荒凉、植物凋谢的土地和贫瘠的土地,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凋匮相近的成语,如“凋零”、“匮乏”等,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来了,花儿都凋匮了。2. 初中生:战争过后,那个城市变得凋匮不堪。3. 高中生:这个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凋匮状态,需要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