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之心
拼音cè dá zhī xīn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指内心感到悲痛、忧伤的心情。
详细解释
- 恻怛之心是由两个词语组成,恻怛和之心。恻怛指内心感到悲痛、忧伤的情绪,之心指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恻怛之心形容人内心深处感到悲伤、痛苦,无法平复的心情。
使用场景
- 恻怛之心常用于描述人们面对悲伤、痛苦时的内心感受。可以用来形容失去亲人、遭遇意外、经历失败等情况下的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痛的心情。
故事起源
- 恻怛之心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九年》中,原文为“恻怛之心,亦孝之也”。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讲述了晋国昭公丧父时,表现出的深深的哀伤之情。后来,恻怛之心逐渐成为用来形容内心悲伤、忧伤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恻怛之心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恻怛和之心组成。
例句
- 1. 在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恻怛之心。2. 她听到友人遭遇意外的消息后,感到一阵恻怛之心。3.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内心充满了恻怛之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恻怛之心这个成语:1. 将恻怛之心分成两部分,恻怛和之心,分别记忆它们的音和意义。2. 想象一个悲伤的场景,将自己置身其中,感受恻怛之心的情绪。3. 反复阅读、使用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恻怛之心相关的成语,如“心如刀割”、“伤心欲绝”等,了解更多描述内心悲痛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狗狗被欺负的消息,我感到了恻怛之心。2. 初中生:看到电视上发生的灾难,我内心充满了恻怛之心。3. 高中生:在考试失败后,我心中充满了恻怛之心,无法平静下来。4. 大学生:看到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我感到了恻怛之心,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家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