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猴年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unián

猴年

拼音hóu nián

注音ㄏㄡˊ ㄋ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文汇报》1980.2.10:“依照我们的传统,岁次庚申,是‘猴年’。”

基本含义

  • 指时间过得很久,形容时间的长久和拖延。

详细解释

  • 猴年指猴年生肖所代表的时间,马月指农历中的马年和马月。猴年马月合在一起表示时间过得很久,比喻事情拖拖拉拉,迟迟不完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情拖延、时间耗费过长等情况。可以用于日常对话、写作等场合。

故事起源

  • 猴年马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相传,有一只猴子被封神,但他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性,经常调皮捣蛋。他告诉人们,只要说“猴年马月”,就会让时间变得很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用“猴年马月”来形容时间的拖延和事情的延迟。

成语结构

  • 猴年马月是由两个生肖词语组成的,表示时间的长久和拖延的意思。

例句

  • 1. 这个项目已经拖了猴年马月了,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2. 他总是做事拖拖拉拉,像猴年马月一样,让人等得很着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猴年马月的形象形容成一只调皮捣蛋的猴子在马背上跳来跳去,表示时间的拖延和事情的延迟。

延伸学习

  • 除了猴年马月,还有许多与时间相关的成语,例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久见人心”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等了他猴年马月才来找我玩。中学生:老师总是拖拖拉拉,布置的作业猴年马月才能批改完。大学生:这个实习机会等了我猴年马月,终于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