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质
拼音mí zhì
注音ㄇㄧˊ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麋皮做的底子。 唐 周昙 《武公》诗:“君看豹彩蒙麋质,人取无难必不存。”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质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详细解释
- 麋质是由动物“麋鹿”的皮毛质地引申而来的,麋鹿的皮毛柔软而华丽,因此成为了代表高贵和美好的象征。在成语中,麋质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道德修养深厚,表示这个人的品行和修养非常好。
使用场景
- 麋质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可以用于赞美他人的道德修养深厚,也可以用于自我表达对自己高尚品质的肯定。
故事起源
- 麋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定公二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宰相管仲对于麋鹿皮毛质地的赞美。他说:“麋鹿之皮,褎如也,美如也,麋质也。”这句话形容了麋鹿的皮毛柔软华丽,成为了后来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麋质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品质真是麋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高尚的行为。2. 她的麋质令人敬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表现出高尚的品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麋鹿的皮毛质地柔软华丽,来记忆麋质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高贵的人,他的品质就像麋鹿的皮毛一样柔软华丽。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麋鹿这种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进一步理解麋质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学会做一个麋质的人,要有高尚的品质。2. 初中生:他是一个麋质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高尚的行为。3. 高中生: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麋质,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