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新民报在词典中的解释
xīnmínbào

新民报

拼音xīn mín bào

注音ㄒㄧㄣ ㄇㄧㄣˊ ㄅ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基本含义

  • 指对时事敏感,关注社会热点,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报纸或媒体。

详细解释

  • 新民报是指一种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热点、传递时事信息的媒体形式。这种媒体通常具有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言论自由,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特点。

使用场景

  • 新民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报纸或媒体机构在报道时事时的态度和风格。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社会舆论中敢于发声,关注社会热点,并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新民报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上世纪初的报纸界。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大大提高。新民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它以其独立、公正、勇于发声的态度,成为了广大读者们了解时事、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成语结构

  • 新民报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新”、“民”和“报”。

例句

  • 1. 这家报纸一直以来都是新民报的代表,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时事信息。2.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社会问题的长文,展现出了他的新民报精神。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新民报”与积极关注时事、勇于表达观点的人或媒体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记者或媒体机构,不畏艰险地报道社会热点,为读者提供真实信息的形象。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报纸或媒体机构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新民报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新民报,因为它能告诉我很多关于社会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每天读一份报纸,我选择了一家新民报,因为它的报道很有深度。3. 高中生:我觉得新民报的观点很独特,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它们。4. 大学生:作为媒体专业的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在一家新民报工作,为社会传递真实的信息。

拆字解意

新民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