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屏迹在词典中的解释
píng

屏迹

拼音píng jì

注音ㄆㄧㄥ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屏迹 ”。
    隐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亦作“ 屏跡 ”。1.避匿;敛迹。《晋书·卞壸传》:“转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权贵屏跡。”《北史·拓跋景山传》:“法令明肃,贼盗屏迹,部内大清。”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无敢侵欺细人。”
    (2).犹隐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有一隐士於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 宋 岳珂 《桯史·尊尧集表》:“ 安石 之屏迹 金陵 ,弃置不召者十载。”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十年屏跡卧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

基本含义

  • 指隐藏行踪,不显露身影。

详细解释

  • 屏迹源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原意为躲藏起来,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行踪。后来引申为隐姓埋名、避世隐居等含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隐姓埋名、隐藏身份、避世隐居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行踪或行动。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魏国有个公子,他犯了罪逃亡。为了躲避追捕,他隐姓埋名,不显露自己的行踪,最终逃过了追捕。后来人们用“屏迹”来形容隐藏行踪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屏迹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屏”和名词“迹”组成。

例句

  • 1. 他在外地屏迹多年,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2. 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屏迹避世,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屏迹”与隐藏行踪相关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躲藏起来,不被人发现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隐藏行踪相关的成语,如“隐姓埋名”、“隐形于市”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校外教学活动中屏迹不露,成功避开了老师的注意。2. 初中生: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们选择屏迹,不再参加社交活动。3. 高中生:他在考试前屏迹,全神贯注地备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 大学生:为了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她放弃了社交圈子,选择屏迹,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拆字解意

屏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