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鼻皶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ā

鼻皶

拼音bí zhā

注音ㄅㄧˊ ㄓㄚ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鼻皻 ”。鼻尖发暗红色疱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鼻皶,是阳明热及血热,或臟中有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梔子:鼻皻面皰,炒研黄蜡丸服,同枇杷叶为末,酒服。” 清 王士雄 《随息居饮食谱·蔬食类·茭白》:“﹝茭白﹞止烦渴热淋,除鼻皶目黄。”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鼻子又大又长。

详细解释

  • 鼻皮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拉得很长,所以比喻人的鼻子又大又长。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的鼻子特别大或特别长。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位角色名叫贾宝玉,他的鼻子特别大,被形容为“鼻皮子像橡皮筋一样能拉得老长”。后来,这个比喻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鼻子真是鼻皮,简直就像个喇叭。2. 这个小孩的鼻子长得像根鼻皮。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鼻子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拉得很长,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人的鼻子的成语,如“鼻孔朝天”、“鼻尖冒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鼻子像个鼻皮,可以拉得很长。初中生:这个男孩的鼻子太大了,简直就是个鼻皮。高中生:她的鼻子长得像根鼻皮,真是好笑。

拆字解意

鼻皶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