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甸服在词典中的解释
diàn

甸服

拼音diàn fú

注音ㄉㄧㄢˋ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 颜师古 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基本含义

  • 指封建王朝时代的朝廷官员,特指地方官员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

详细解释

  • 甸服一词源于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指地方官员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在古代中国,中央政府设立地方官员,以维持统治秩序。这些地方官员需要服从中央政府的指令,执行各项政策和法令。因此,甸服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地方官员服从中央政府的态度和行为。

使用场景

  • 甸服一词常用于形容地方官员服从上级领导,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某种权威或规则下完全服从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甸服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四年》中,记载了齐国大夫甸鄙服从齐宣王的命令,不敢违抗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甸服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甸服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别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个甸服官员,从不违背上级领导的指示。2. 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甸服式的,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行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甸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地方官员戴着官帽、穿着朝廷制服,恭敬地站在中央政府官员面前,表示自己的服从和忠诚。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地方官员的角色,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甸服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学校的甸服,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甸服,我要帮助同学们维护秩序。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对人民负责,而不是成为甸服。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只是甸服地服从教授的意见。

拆字解意

甸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