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备
拼音dà bèi
注音ㄉㄚˋ ㄅ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一切具备;完备。《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成玄英 疏:“备,具足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陆 后再膺存问,九十七而下世,饰终赠諡之典大备,尤非 董 所敢望。”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考 中国 钱币之兴,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而至於 成周 ,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
基本含义
- 准备充分,准备万全。
详细解释
- 指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喻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周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周到,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43年,鲁国的昭公打算发动一场战争,他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兵员和军备,以确保胜利。当时,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劝谏昭公说:“大备者,天下之事也。”意思是说,准备充分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演变为成语“大备”。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这次演讲做了大备,准备了很多资料和案例。2. 为了这次考试,她做了大备,每天都刻苦学习。
记忆技巧
- 将“大备”与“大兵”联想在一起。兵员众多,军备充足,就能做到“大备”。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准备相关的成语,如“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参加运动会,我们做了大备,每天早上都练习跑步。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我做了大备,整理了所有的笔记和习题。3. 高中生:为了申请大学,我在假期里做了大备,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和活动。4. 大学生:为了面试,我做了大备,准备了自我介绍和面试常见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