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逋事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

逋事

拼音bū shì

注音ㄅㄨ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积压的公事。《史记·酷吏列传》:“治敢行,少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苏涤除左丞崔璵除兵部侍郎等制》:“擢任藻鉴,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基本含义

  • 逋事是指逃避责任、拖延时间,不去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

详细解释

  • 逋事是由“逋”和“事”两个字组成的。逋,指逃避、逃跑;事,指事情、责任。逋事的含义就是逃避责任、拖延时间,不去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

使用场景

  • 逋事常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逃避责任,不履行应尽的义务。比如,一个学生逃课、逃避作业,或者一个员工逃避工作任务,都可以用逋事来形容。

故事起源

  • 逋事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有一次这位官员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要他立即处理一桩重要的公务。然而,这位官员却故意拖延时间,不去处理这个事情。最后,他的逋事被发现了,皇帝非常生气,将他贬为普通百姓。

成语结构

  • 逋事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逋”和名词“事”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逋事,从来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2. 这个学生经常逋事,不写作业,不参加课堂讨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逋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逃跑,逃离他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事情。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逋事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逋事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逃遁之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喜欢逋事,我每天都按时做作业。初中生:他逋事了,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高中生:他逋事了,没有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大学生:她逋事了,没有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成人:他总是逋事,从来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拆字解意

逋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