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腼顔在词典中的解释
miǎnyán

腼顔

拼音miǎn yán

注音

繁体靦顔

基本解释

  • 1.犹厚颜。《晋书·郗鉴传》:“丈夫既洁身北面,义同在三,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寧不哀哉。” 唐 杜甫 《去矣行》:“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柳亚子 《咏史》之二:“卖友求荣事可羞,靦颜枉自附清流。”
    2.面容羞愧。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靦颜於其间,汗下如流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嗤鄙·大臣异服》:“虽遭弹射,直至 弘治 初元始去位,亦靦颜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忽秀才过,望见之,惊曰:‘何尚未归,而简褻若此?’生靦颜莫对。”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面容庄重而端正,不露出笑容。

详细解释

  • 腼顔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腼”意为庄重、端庄,“顔”意为面容、表情。腼顔形容一个人的面容庄重而端正,不露出笑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庄重的场合中保持威严的面容,不流露出过多的情感。

使用场景

  • 腼顔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正式场合,比如会议、演讲、面试等需要保持庄重形象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中,人们通常会通过保持腼顔的面容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自信心。

故事起源

  • 腼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叫季文子的人。季文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贵族,他非常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在任何场合都保持着庄重的面容。据说,季文子在一次宴会上,他的朋友们都在欢笑,而他却始终保持着腼顔的面容。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逐渐形成了成语腼顔。

成语结构

  • 腼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重要的会议上,他一直保持着腼顔的面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虽然内心充满了喜悦,但他仍然保持着腼顔的面容,不流露出过多的情感。

记忆技巧

  • 记忆腼顔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腼”字与“顔”字的意思联系起来。腼顔的面容就像是一张庄重而端正的脸,不露出笑容。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正式场合中保持腼顔的面容,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腼顔相关的成语,比如“腼腆”、“腼腆一笑”等。这些成语都与面容、表情有关,通过学习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腼顔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腼顔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2. 初中生:在班级大会上,他保持着腼顔的面容,向同学们发表了一篇演讲稿。3. 高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他依然能够保持腼顔的面容,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冷静。4. 大学生:参加面试时,她紧张却腼顔地回答了所有问题,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拆字解意

腼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