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来踪去路在词典中的解释
láizōng

来踪去路

拼音lái zōng qù l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lái zōng qù lù ㄌㄞˊ ㄗㄨㄙ ㄑㄩˋ ㄌㄨˋ

    来踪去路(來踪去路) 

    见“ 来踪去跡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行踪不定,无法追踪或判断其去向。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昔者蔡人来索,曰:‘子来矣,我将不及矣。’子曰:‘来索之来踪矣,去路之去踪亦矣。’”意思是说,蔡国的人追来索要东西,但是主人已经走了,追踪的人只能看到来时的踪迹,无法判断主人的去向。后来,人们用来踪去路来比喻追踪或判断人的行踪不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踪不定,无法追踪或判断其去向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无法追踪或判断的事物。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讲述了蔡国的人追踪来索东西的主人,但只能看到来时的踪迹,无法判断主人的去向。

成语结构

  • 主要由“来”、“踪”、“去”、“路”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来踪去路,无法确定他的真实意图。2. 这个案件的线索来踪去路,警方一直在努力追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记忆,然后通过故事起源和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无迹可寻”、“踪迹难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找了好久,但是小猫的来踪去路都找不到。2. 初中生:这个神秘人的来踪去路让我们无法追踪他的行踪。3. 高中生:这个谜题的答案来踪去路,我们需要更多的线索来解决它。

拆字解意

来踪去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