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介
拼音shù jiè
注音ㄕㄨˋ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严寒时节,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状如着介胄,称为“树介”。《新唐书·五行志一》:“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刘向 以为木少阳,贵臣象。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谓之树介,介,兵象也。” 宋 王溥 《唐会要·杂录》:“ 开元 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
基本含义
- 指人物高大、有声望、有威望的形象。
详细解释
- 树介是由“树”和“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树”指树木,比喻人物高大、有声望、有威望;“介”指屏障、屏蔽,比喻保护、庇护。树介这个成语形容人物威望高大,能够庇护和保护他人。
使用场景
- 树介一词多用于形容有威望和权威的人物,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庇护和保护他人的领导者或者长者,如政治家、教育家、长辈等。在描述某人的威望和权威时,可以使用树介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树介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是它的意义和用法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长者和领导者的尊重和崇敬有关。在古代社会中,长者和有威望的人物被视为树木一样高大而稳固,能够庇护和保护他人。
成语结构
- 树介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是一棵真正的树介。2. 那位政治家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一位树介人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树介”与“高大、有威望、能够庇护他人”的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棵高大的树木,代表着有威望和权威的人物,能够庇护和保护他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长者和领导者的尊重和崇敬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学校的校长,他是一棵树介,大家都很尊敬他。2. 初中生:我们班主任是一位树介人物,经常给我们提供帮助和指导。3. 高中生:这位教授是一棵真正的树介,他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4. 大学生:我的导师是一位树介人物,他在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