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冠蓑袂
拼音lì guān suō mèi
注音ㄌㄧˋ ㄍㄨㄢ ㄙㄨㄛ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渔家装束。《憩园词话》卷三引 清 汤雨生 《明月生南浦》词序:“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基本含义
- 指人物的形象或仪态。
详细解释
- 笠、冠、蓑、袂分别指帽子、帽冠、雨衣、袖子,用来形容人物的形象或仪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形象或仪态,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
故事起源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范睢和蔡泽在宴会上争辩,蔡泽认为人的形象和仪态非常重要,他说:“笠冠蓑袂,斯人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形象和仪态就是他的全部。这个故事成为了“笠冠蓑袂”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笠冠蓑袂
例句
- 1. 他穿着一身笠冠蓑袂的装束,给人一种儒雅的感觉。2. 她的笠冠蓑袂的形象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笠冠蓑袂”这个成语与范睢和蔡泽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他们在宴会上争辩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人物形象和仪态相关的成语,如“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穿着笠冠蓑袂去参加舞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 初中生:她的笠冠蓑袂的形象让人觉得她很有气质。3. 高中生:他一身笠冠蓑袂的装束,给人一种古风的感觉。4.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笠冠蓑袂的形象让人觉得他很有品味,很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