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株鸟
拼音bì zhū niǎo
注音ㄅㄧˋ ㄓㄨ ㄋ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吐绶鸟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吐綬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亦省称“ 避株 ”。《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 华岳 及 盛山 中。晴暘则颈山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 任昉 曰:亦名吐綬鸟。”
基本含义
- 避开株木的鸟儿,比喻避开困难或危险。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于《庄子·秋水》:“鹿食于园,将之巷也。逢人而问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为人之所杀也。’避人于巷,逢狗而问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为人之所杀也。’避狗于株,逢罔而问曰:‘避株何也?’鹿曰:‘吾恐为人之所杀也。’避株于林,安能久计?”意思是说,鹿遇到人就躲进巷子,遇到狗就躲进株木,遇到猎人就躲进灌木丛,但是无论躲到哪里,都无法长久地躲避下去。成语“避株鸟”由此而来,意味着无法长久地躲避困难或危险。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逃避问题或困境,但最终无法解决问题或摆脱困境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能一味逃避。
故事起源
- 成语起源于《庄子·秋水》,通过鹿的逃避行为,告诫人们不要总是逃避困难,而是要勇敢面对。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一直避株鸟,从来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2. 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避株鸟,而是要勇敢面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避株鸟”与“逃避困难”联系起来,想象一只鸟儿不断地躲避株木,但最终无法摆脱困境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逃避、困难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困兽犹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去上学,想避株鸟。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总是避株鸟,不愿意复习。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选择了避株鸟,逃避现实。4. 大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避株鸟,而是要积极面对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