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夷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

夷民

拼音yí mín

注音ㄧˊ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孔颖达 疏:“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 樊光 、 服虔 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
    (2).对外国人的泛称。 清 姚鼐 《侍讲张君墓志铭》:“ 澳门 者, 香山 南境,斗入海,西洋夷民居之……上吏以君贤,俾摄其职,君尤能得夷民情而柔调之。”

基本含义

  • 指外族或外国人,也用来形容举止粗野、文化水平低下的人。

详细解释

  • 夷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用来形容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外族或外国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文化、风俗与中国不同的人群。在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和礼仪是高尚的,而将其他民族看作野蛮或低下的。因此,夷民一词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了对外族或外国人的歧视。

使用场景

  • 夷民一词在现代中文中很少使用,因为它带有贬义和歧视的意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避免使用具有歧视性的词语。

故事起源

  • 夷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记载了周朝时期的礼制和文化。在《周礼》中,夷民一词被用来描述与周朝文化不同的外族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夷民一词逐渐演变成了对外族或外国人的贬称。

成语结构

  • 夷民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待外国人总是带着夷民的态度。2. 不应该用夷民的眼光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相对比,强调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来记忆夷民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在学习夷民这个词语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倡平等、互相尊重的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新同学,他的举止很夷民。2. 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不要用夷民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人。3. 高中生:夷民一词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4. 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摒弃夷民的观念,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拆字解意

夷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