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弛隳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íhuī

弛隳

拼音chí huī

注音ㄔㄧˊ ㄏ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毁坏。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败坏,道德败坏。

详细解释

  • 弛隳指人的品德败坏,道德败坏。弛,放松;隳,破坏。形容人品行败坏,道德败坏,失去原有的美好品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败坏,道德败坏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道义,行为不端正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有关“弛隳”的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治理天下后,封季布为楚王,但季布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品行败坏,道德败坏。后来,淮阴侯刘邦派人前去探望季布,发现他早已放纵自己的生活,不思进取。于是,淮阴侯对季布说:“你的品德已经弛缓,道德已经破坏。”从此,人们就用“弛隳”来形容人的品行败坏,道德败坏。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这个人以前是个有道德的人,但现在他的品行已经弛隳了。2. 他曾经是个诚信的商人,可如今已经弛隳不堪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本来结实的绳子,被人故意松弛,最终断裂。这样可以把“弛隳”与人的品行败坏、道德败坏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行、道德有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行已经弛隳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乖乖学习的好孩子了。2. 初中生:在网络世界中,要注意不要被一些弛隳的信息所诱导。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行,不要让自己变得弛隳。4. 大学生:一个人的品行决定了他的未来,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弛隳。

拆字解意

弛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