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挞
拼音chī tà
注音ㄔㄧ ㄊ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拷打。《书·益稷》“挞以记之” 孔 传:“笞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后汉书·崔寔传》:“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 张进 本一火者耳,酒泼放肆,送内守备笞挞之,革其管事,法如是足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小不如意,呵谴笞挞。”
基本含义
- 用鞭子或棍棒打击,形容严厉惩罚或责骂。
详细解释
- 笞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笞”指用鞭子打击,挞”指用棍棒打击。这个成语形容对人进行严厉的体罚或口头责骂,是一种惩罚行为。
使用场景
- 笞挞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受到严厉的体罚或责骂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或批评。
故事起源
- 笞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社会,体罚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用来对待犯罪行为或违反规定的人。笞挞这个成语通过描述体罚的方式,传达了严厉惩罚和责骂的含义。
成语结构
- 笞挞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他因为犯了大错,被领导严厉笞挞了一顿。2. 孩子偷了东西,被父母笞挞了一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笞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用鞭子或棍棒打击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体罚相关的成语,如“杖责”、“鞭挞”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惩罚和责骂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不听话的同学进行了笞挞。2. 初中生:他因为迟到被班主任笞挞了一顿。3. 高中生:考试作弊会受到学校的笞挞处分。4. 大学生:在古代,犯罪者常常会受到笞挞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