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朔
拼音hè shuò
注音ㄏㄜˋ ㄕ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1).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2).特指拜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今当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
基本含义
- 指庆贺新年的到来。
详细解释
- 贺朔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贺”意为庆祝、祝贺,“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贺朔的含义是庆贺新年的到来,表示迎接新年、祝福新年。
使用场景
- 贺朔通常用于新年期间或庆祝重大节日时,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庆贺之情。可以用于书信、贺卡、问候语等场合。
故事起源
- 贺朔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新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代表着希望和新的开始。人们在农历每月的初一会举行庆祝活动,贺朔成为了表达祝福和庆贺的象征。
成语结构
- 贺朔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贺”和名词“朔”组成。
例句
- 1. 在这个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贺朔,共同迎接新的挑战。2. 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贺朔活动,祝福新年的到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贺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一起庆祝,贺朔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新年快到了,我要参加贺朔活动,和家人一起庆祝。2. 初中生:在新学期的开始,我们举行了一次贺朔仪式,祝福大家学习进步。3. 高中生: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参加了贺朔的庆祝活动,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4. 大学生: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贺朔晚会,同学们一起欢庆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