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牵
拼音sūn qiān
注音ㄙㄨㄣ ㄑ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飱牵”。熟食和牲口。一说为牢礼的一种。《周礼·天官·宰夫》:“宾赐之飧牵。”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飧,夕食也。《春秋传》曰:“飧有陪鼎。”牵,牲牢可牵而行者。《春秋传》曰:“餼牵竭矣。”’ 玄 谓飧,客始至所致礼。”《周礼·秋官·掌客》:“上公五积,皆眡飧牵。” 郑玄 注:“积皆视飧牵,谓所共如飧,而牵牲以往,不杀也。”一本作“飱牵”。
基本含义
- 指吃饭时的勾连,也指吃饭的饭食。
详细解释
- 飧牵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飧,古代指饭食;牵,指勾连、牵连。飧牵的基本含义是指吃饭时的勾连,也可以指吃饭的饭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一起吃饭时的交流和交往。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共同分享饭食的情景。
故事起源
-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杨震的官员,非常重视饮食文化,他认为吃饭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因此,他经常邀请朋友和同事一起吃饭,通过吃饭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杨震的这种行为被后人称为“飧牵”,并逐渐演变成了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 + 飧牵
例句
- 1. 他们常常一起吃饭,通过飧牵加深了彼此的友谊。2.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飧牵很好,大家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飧牵”拆分成“飧”和“牵”两个词,分别表示吃饭和勾连。可以联想到吃饭时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牵连,从而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食物相关的成语,如“食不甘味”、“食而不化”等,以丰富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我们的飧牵很好,大家都很开心。2. 初中生:在学校食堂里,同学们一起吃饭,通过飧牵,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3. 高中生: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通过飧牵,我们可以交流思想,增进彼此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