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避年族在词典中的解释
nián

避年族

拼音bì nián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避年族 -介绍

    避年族,是为了躲避春节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一个群族。以往旅游避年以年轻人居多,随着物价飞涨,许多年长者也加入了避年的行列,令避年人群大幅增多,异地过年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每到春节,大部分市民开始计算出游,以避繁琐又花销大的春节。从2010年春节旅游人数的登记上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选择出游,并且增长势头很迅速。以往避开春节的年轻人居多,起码有三成多的年轻人,是为了专门出去避开春节的吃喝和礼节的,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很多老人也加入了避年的行列,想换一个方式享受。

    案例

    薛先生在山西省城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他平时少不了应酬。“平时就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等到过年放假了,还得四处应酬。”面对这无休止的应酬,薛先生感到十分头疼。“一些朋友叫又不好意思不去,如果干脆去外地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回来的时候再给大家带点小礼品啥的,感觉也不错。”薛先生说,今年他决定和老婆、孩子一起飞到海南度假过年。“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星期,回来后就可以直接上班了。”薛先生笑称今年终于能过个“清闲”的春节了。

    同薛先生一样,今年48岁的张女士也有度假过年的想法。“现在在家里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下一代该娶的娶、该嫁的嫁,能聚到一起的家人越来越少了。”提起过年,张女士就有点发愁,“一点也不像原来,大家一聚就是一天,现在基本上都是吃过午饭就各忙各的去了。”张女士表示,以前的人们盼过年,是因为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而现在日常生活中,好吃的和新衣服都不缺,感觉过年就没有从前那么有意思了。张女士开玩笑道:“去旅游过年其实挺好,可以少派很多压岁钱呢。”张女士坦言,物价的飞涨,让她感觉有点吃不消。“趁现在手里还有点钱赶紧出去玩玩吧。”张女士准备选择一个南方的城市去旅行,“我还没怎么到过南方呢,不能再等了,再老就行动不便了。”

基本含义

  • 指那些避免接触庙会、庆祝新年等传统节日活动的人。

详细解释

  • 避年族是指那些不喜欢参加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人,他们通常会选择远离人群,避免与他人接触,并避免参与庙会、庆祝新年等传统节日活动。

使用场景

  • 避年族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喜欢热闹、喧嚣的人,他们更喜欢安静、独处或者选择与亲密的家人、朋友共度节日。

故事起源

  • 避年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庙会和庆祝新年是人们欢度节日的重要方式。然而,有些人并不喜欢热闹和拥挤的场景,他们更喜欢安静、独处或者与亲密的家人、朋友共度节日。因此,人们用“避年族”来形容这些不喜欢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人。

成语结构

  • 避年族是由“避年”和“族”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避年”表示避免庆祝新年,而“族”表示一群人。

例句

  • 1. 他是一个避年族,每年过年都会选择出游,远离喧嚣的城市。2. 她是一个避年族,不喜欢参加庙会活动,更愿意待在家里看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避年”相关的其他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避免、避开等词语都与“避年”有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及不同地区的庙会习俗。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避年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是一个避年族,她不喜欢参加庙会,而是更喜欢在家里玩游戏。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个避年族,他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每年过年他都选择去山里度假。3. 高中生:我妈妈是一个避年族,她觉得庙会太拥挤了,每年都会选择在家里静静地过年。

拆字解意

避年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