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朝令夕改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olìnggǎi

朝令夕改

拼音cháo lìng xī gǎi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hāo lìng xī gǎi ㄓㄠ ㄌㄧㄥˋ ㄒㄧ ㄍㄞˇ

    朝令夕改 

    ◎ 朝令夕改 zhāolìng-xīgǎi

    [issue an order in the morning and rescind it in the evening] 指政令或办法时常更改,一会儿一个样。也说“朝令暮改”

基本含义

  • 指政策或规定在短时间内频繁变更,没有稳定性。

详细解释

  • 成语“朝令夕改”源自《后汉书·杜恕传》:“朝廷所立,夕改易。”意为朝廷制定的政令或规定,在一天之内就被改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政策或规定频繁变更,缺乏稳定性和一贯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某个组织、政府或个人频繁修改政策,导致人们无法适应或失去信任的情境。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事风格不稳定,常常改变主意。

故事起源

  • 据《后汉书·杜恕传》记载,朝廷在制定政令时,常常在一天之内就进行修改。这种频繁的变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稳定感,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朝令夕改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政策朝令夕改,使得企业无法做出长远规划。2. 这位领导的作风太朝令夕改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结构分成两部分,朝令和夕改。朝令代表早上制定的政令,夕改代表晚上的变动。可以通过联想早晚的变化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改弦更张”、“翻云覆雨”等,加深对稳定性和一贯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今天说要改作业的要求,我觉得好朝令夕改啊。初中生:这个游戏公司的更新太频繁了,简直朝令夕改,我都跟不上了。高中生:政府的政策一直在朝令夕改,真让人无法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