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録
拼音míng lù
注音ㄇㄧㄥˊ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名册。《后汉书·杨厚传》:“﹝ 杨厚 ﹞教授门生,上名録者三千餘人。”《隋书·高祖纪下》:“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徒有名録,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用。”
基本含义
- 名单、记录
详细解释
- 名録是指记录人名或事物的清单或名单。它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些事物进行记录或整理的行为,也可以指代已经记录好的名单或清单。
使用场景
- 名録常常用于形容对人名、物品、事件等进行记录或整理的情况。它可以用在工作场合、学术研究、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
故事起源
- 名録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编纂历史、修订礼制、统一文字等,还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编制了一份详尽的名单,记录了全国各地的人口、财富和土地等信息。这份名单被称为名録,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统计文献之一。
成语结构
- 名録属于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将所有员工的名録整理得井井有条。2. 这本名録收录了许多知名学者的名字。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名録的发音“míng lù”与英语单词“meant to”相似,意味着名録是“meant to be recorded”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名録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名单”、“录取”、“名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把同学们的名録整理好,方便班级管理。2. 初中生:在写作业之前,我先把需要用到的参考书籍列个名録。3. 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我负责制作活动名録。4. 大学生:我正在进行一项科研项目,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名録整理。5. 成年人:公司要求我们每周提交一份工作进展的名録,以便领导了解项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