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
拼音tǔ dì què quá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2011年11月,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近日做出联合部署,以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注:本词条内容只适用中国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法律和政策)
机关及主管
确权机关是指依法有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行政机关。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确权的权利主体为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说只有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力。
主管是指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具体承办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做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体承办确权工作,对确权的意见和建议,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一般原则
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
2、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
3、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
4、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原则;
5、权利设定一般法定原则。
证据依据
土地详查形成的土地权属协议书、认定书、人民政府下达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
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
土地出让合同;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
人民政府颁发的房产证明;
新中国成立之后双方签订的土地、山林等权属或界线的协议;
危改、安居计划的联建房合同和公证书;
法院判决:使用土地的事实情况,是占有还是侵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等。
基本方法
①集体所有土地一般为内部使用。
②重复征用或划拨,以后者为准。
③界线与面积不吻合的,以界线为准。在土地确权时,要处理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行政管辖权的关系、与特殊区域内部门管理权的关系、土地权属与规划区的关系。土地权属确认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申报登记、核发证书,因此,确权主要是通过权属调查和申请土地登记、核发证书实现的。
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即2012年年底必须完成。 国土部表示: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将为农民合法维权提供依据,尤其是土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截至2011年11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已完成70%到80%。
是谁的就发给谁
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中央文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是谁的就发给谁”,属于村一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发证给村一级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村民小组一级农民集体;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乡(镇)一级的农民集体。
基本含义
- 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明确和确认的过程,确保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和合法化。
详细解释
- 土地确权是一个法律程序,旨在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明确、争议频发的问题。通过土地确权,可以明确土地的归属,保护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的持续发展。
使用场景
- 土地确权常常在农村地区进行,特别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转和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故事起源
- 土地确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确权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确权,可以为农民提供土地产权保护,促进农村发展。
成语结构
- 土地确权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则表达了一个特定的含义。
例句
- 1. 农村土地确权是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2. 土地确权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济收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农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手持确权证书,表示他对土地的所有权得到了明确和确认。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土地确权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土地确权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实施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通过土地确权,现在拥有自己的果园。2. 初中生: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的重要一步,可以保护农民的权益。3. 高中生:我在地理课上学习了土地确权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