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词典中的解释
yínsānbǎiliǎng

此地无银三百两

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ㄘㄧˇ ㄉㄧˋ ㄨˊ ㄧㄣˊ ㄙㄢ ㄅㄞˇ ㄌㄧㄤˇ

    此地无银三百两(此地無銀三百兩) 

    ◎ 此地无银三百两 cǐdì wú yín sānbǎi liǎng

    [no 300 taels of silver buried here—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比喻本想隐藏、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基本含义

  • 指明明掉了东西却说没有丢失。形容明明事实摆在眼前,却死不承认。

详细解释

  • 此地无银三百两源自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故事中,孙悟空遇到了一个说自己不会偷东西的妖怪,但是孙悟空发现他偷了自己的东西。妖怪被逼到墙角,却仍然死不承认自己偷东西,说:“此地无银三百两”。后来,此成语就用来形容明明掉了东西却说没有丢失,形容人不敢承认错误。

使用场景

  • 此地无银三百两常用于讽刺或揭露别人明明犯了错误却死不承认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敢面对自己错误的人,或者用来形容那些明显被拆穿却还要继续撒谎的人。

故事起源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

成语结构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构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例句

  • 1. 他明明偷了我的钱包,却说此地无银三百两。2. 老板明明是他的错,却一直说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肯道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此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地方丢了银子,但是却死不承认自己丢了银子,说此地无银三百两。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掩耳盗铃”、“掩耳盗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明明没做错作业,老师却说此地无银三百两。2. 初中生:他明明考试作弊了,却说此地无银三百两。3. 高中生:她明明迟到了,却说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