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簶
拼音hú lù
注音ㄏㄨˊ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胡禄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轻佻放荡。
详细解释
- 胡簶是一个由“胡”和“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胡”指的是胡人,即指北方民族,而“簶”是指一种用竹子制作的笛子。胡人的笛子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轻佻放荡的乐器,因此,胡簶这个成语也就借指人的举止言谈轻佻放荡。
使用场景
- 胡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轻佻,言谈放荡,不守礼法,不拘小节。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得体,或者形容某个场合的氛围轻浮不正经。
故事起源
- 胡簶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杂记上》:“胡人吹簶,南人吹筑,非礼也。”这句话中,胡人吹簶被认为是一种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因此,胡簶成了轻佻放荡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胡簶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胡簶不拘,很不得体。2. 这个聚会太胡簶了,大家都在放肆地喝酒跳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胡簶”联想成一个人吹着胡人的笛子,举止轻佻放荡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胡作非为”、“胡说八道”等,来扩大对于轻佻放荡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胡簶,老师常常批评他。2. 初中生:班里有个男生总是胡簶地逗女生笑。3. 高中生:这个电影的情节太胡簶了,不符合现实。4. 大学生:他在社交场合总是胡簶放荡,给人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