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膺惩在词典中的解释
yīngchéng

膺惩

拼音yīng chéng

注音ㄧㄥ ㄔ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膺惩 yīngchéng
    [send a punitive expedition against] 讨伐;抗击

详细解释

  • 打击和惩治。语出《诗·鲁颂·閟宫》:“ 戎狄 是膺, 荆 舒 是惩。”后以“膺惩”用作讨伐、惩罚之意。 李大钊 《这一周》:“‘五四’纪念日,这是 中国 全国学生膺惩 中国 卖国贼的纪念日。” 郭沫若 《驳胡适<国际形势里的两个问题>》:“但等纳粹 德国 打败了, 英国 的危机过了,他又大喊起膺惩 苏联 的老调来。” 阿英 《胡沙随笔·卖碑记》:“他们便不得不对这些书商们来一回‘膺惩’,退回已付的碑款,没收真假的碑拓。”

基本含义

  • 接受惩罚

详细解释

  • 膺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膺”意为接受,承受,而“惩”意为惩罚。膺惩表示接受惩罚或承受惩罚的意思。

使用场景

  • 膺惩常常用于描述某人因犯错或违法而受到应有的惩罚,强调个人应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所带来的惩罚。

故事起源

  • 膺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季孙的大臣,他为人刚正不阿,善于批评和纠正国君的错误。有一次,国君犯了大错,但其他大臣都不敢直言劝谏,只有季孙勇敢地向国君陈述事实和真相。国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对季孙表示感激,并决定接受他应有的惩罚。于是,人们用“膺惩”来形容季孙所受到的惩罚。

成语结构

  • 主体词+修饰词

例句

  • 1. 他因为违反规定而膺惩。2. 他明知故犯,却不愿意膺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膺惩”与“接受惩罚”这个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犯错误后勇敢地承担责任,接受应有的惩罚。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以丰富对于惩罚和责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偷吃了零食,被妈妈发现后,就膺惩了。2. 初中生:他因为作弊而被老师抓住,最后膺惩了。3. 高中生:我迟到了,老师让我站在教室门口,膺惩了一节课。4. 大学生:他因为参与了非法活动,最后被法律严厉膺惩了。

拆字解意

膺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