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识丁
拼音yǎn bù shí dī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ǎn bù shí dīng ㄧㄢˇ ㄅㄨˋ ㄕㄧˊ ㄉㄧㄥ
眼不识丁(眼不識丁)
同“ 目不识丁 ”。 宋 文天祥 《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基本含义
- 指人的眼力浅薄,见识不广博,对事物缺乏认识和了解。
详细解释
- 成语“眼不识丁”中的“眼”指眼睛,表示人的视力能力;“丁”指古代用于标记字号的小方块,代表文化知识。整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眼力浅薄,对于文化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很少。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某个领域或事物的认知非常有限,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了解。
故事起源
- 相传,明朝时期,有位姓李的富商,他的儿子只会数丁字,不会认识其他字。一次,有人问他父亲:“你儿子眼睛看得见吗?”李富商答道:“他的眼睛不识丁。”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成语“眼不识丁”。
成语结构
- 主语+不+谓语+丁。
例句
- 1. 他眼不识丁,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2. 我们应该多读书,不要眼不识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眼不识丁”与一个人只会看见一个小方块的情景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一窍不通”、“目不识丁”等,以丰富自己的中文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眼不识丁,不知道怎么写字。2. 小学生:我弟弟眼不识丁,每次看到生字都要问我。3. 中学生:他眼不识丁,对于历史和文学一窍不通。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一个大学生,眼不识丁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应该努力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