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畿
拼音cǎi jī
注音ㄘㄞˇ ㄐㄧ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采圻 ”。古代“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 郑玄 注:“畿,犹限也。” 贾公彦 疏:“采者,采取美物以共天子。”《国语·周语上》“侯衞宾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自侯圻至衞圻,其间凡五圻(侯、甸、男、采、衞)……男圻之外曰采圻。”参见“ 九畿 ”。
基本含义
- 采取他人的领地或领土。
详细解释
- 采畿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采畿之地,以赐王。”意为统治者采取他人的领地或领土,并赐予自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强者侵占弱者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他人财富或权力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楚国追杀,逃亡到齐国。齐国国君齐襄公接纳了他,并赐予他一块土地。后来,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向齐国请求将重耳送回晋国。齐襄公不愿意失去重耳,于是说:“采畿之地,以赐王。”意思是将自己的土地赐给晋文公。这个典故后来衍生出了成语“采畿”。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们企图通过采畿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2. 这个公司通过采畿他人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采畿”拆开理解。采,即采取;畿,即领地。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示采取他人的领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力、财富争夺相关的成语,如“侵略”、“窃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采畿了我的座位,我不开心。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惜采畿他人的权力。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帝王通过采畿来扩张自己的版图。4. 大学生:这家公司通过采畿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