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带重还
拼音shí dài zhòng huá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í dài zhòng huán ㄕㄧˊ ㄉㄞˋ ㄓㄨㄙˋ ㄏㄨㄢˊ
拾带重还(拾帶重還)
相传 唐 宰相 裴度 少时游 香山寺 ,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 裴度 守候着还了她。见 宋 丁用晦 《芝田录·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
基本含义
- 拾起掉落的物品并归还给失主,比喻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补救错误或疏忽。
详细解释
- 拾带重还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如下:拾:拾取、捡起。带:指物品、东西。重:重要、重大。还:归还、交还。拾带重还的意思是指拾起掉落的重要物品并归还给失主。在引申义中,这个成语表示在犯错误或疏忽时,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积极主动地补救错误或疏忽。
使用场景
- 拾带重还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在犯错误或疏忽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主动补救错误的行为。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有责任心、勇于承担错误的后果。
故事起源
- 拾带重还的成语故事起源于《左传》。据传,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在一次郊外巡视时,发现一只重要的玉佩掉在了地上。管仲没有犹豫,立即下马拾起玉佩,并将其归还给失主。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拾带重还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拾带重还的成语结构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但是他能够拾带重还,积极努力弥补过失。2. 领导看到他拾带重还的态度,对他很满意,给予了表扬和奖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拾带重还这个成语:1. 将每个字的意思记住,拾带重还的意思是拾起掉落的重要物品并归还给失主。2. 想象自己在路上看到一个掉落的钱包,然后拾起它并找到失主归还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拾”、“带”、“重”、“还”的成语,例如“拾金不昧”、“带着铁锹去捉影子”、“重见天日”、“还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掉落的玩具,他拾带重还,把玩具还给了失主。2. 小学生:我在学校图书馆发现有同学忘记带走的书,我拾带重还,把书还给了他。3. 初中生:我不小心打翻了同学的水杯,我拾带重还,赶紧帮他清理水渍并赔偿了一个新水杯。4. 高中生:我在实验室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拾带重还,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向老师道歉。希望以上对拾带重还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