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滴沥在词典中的解释

滴沥

拼音dī lì

注音ㄉㄧ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拟)雨水下滴的声音。大雨~~下着。(作状语)

详细解释

  • ◎ 滴沥 dīlì
    [tick] [象声词]∶雨水下滴的声音
    (1).流滴。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2).圆润明丽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濛濛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 元 乔吉 《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华》曲:“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云。”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秋波滴沥,云鬟轻盈。”
    (3).象声词。水下滴声。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滴沥疑将絶,清泠发更新。”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听楼头鼓角严,漏声滴沥莲筹换。” 叶紫 《丰收》五:“屋顶上已有了滴沥的声音,人们只感到一阵凉意。”

基本含义

  • 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详细解释

  • 滴沥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水滴落下时发出的声音。它通常用来形容雨水、泪水或其他液体滴落的声音。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多地强调声音的细小、清脆和连续性。

使用场景

  • 滴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绘雨声、泪水声等,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描述自然景物或人物内心情感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滴沥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蒹葭》一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这首诗形容了一位女子在水边沉思的情景,其中“滴沥”形容了水滴落下的声音。

成语结构

  • 滴沥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滴”用来形容水滴落下,形容词“沥”用来形容声音清脆。

例句

  • 1. 雨水滴沥,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2. 她泪水滴沥,表达了内心的伤痛和无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雨水滴落的声音,或者想象自己流下的泪水,然后将这个声音和滴沥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它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水相关的成语,如滔滔不绝、水滴石穿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雨水滴沥在窗户上,我安静地听着。2. 初中生:泪水滴沥在脸颊上,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3. 高中生:雨水滴沥在大地上,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清新和宁静的氛围。4. 大学生:他的话语像滴沥的水滴,一点一点地渗入我的心灵。5. 成年人:那个夜晚,她的泪水滴沥在我的肩膀上,我们默默地相拥着。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滴沥”。

拆字解意

滴沥词语造句